首页,天游娱乐平台,首页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站在此历史节点,回望过去,这场艰苦卓绝的战争不仅重塑了中国的国家命运,更以鲜血和牺牲为全球反法西斯事业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另一次重要的战争,是国共两党展开的一场历时四年多的解放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人民解放军通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推翻了的统治,建立了新中国。
抚今追昔,勿忘历史。遗忘才是真正的消亡, 铭记能让英雄在每一次回望中重生,每一次回望都是为了新的出发!
今天刊登的是南下干部曹振之、张涛两位老革命的子女曹桂月、曹秋生撰写的回忆文章。让我们一道缅怀英雄先烈,追念那些曾为争取中华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英勇献身和不屈奋斗的人们!
曹振之(1915-1995) 河北束鹿人。1934年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共党员。“一二·九”运动领导人之一。1937年10月受党组织委派到成成中学任政治教员,后任成成中学师生抗日游击队党支部书记,四支队政治部副主任,抗战时期,曾任平鲁县委书记,1947年任绥蒙军区政治部副主任,1949年南下任西北军政大学绥蒙分校教育长。解放后历任成都市委常委秘书长、川西教育厅党组书记,四川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兼厅长、成都科技大学校长。
每当父亲曹振之到北京开会,他总是情不自禁地来到北京大学沙滩红楼前伫立,久久地凝视……这是他革命生涯的起点,他是“一二·九”运动的领导人之一。
在那个黑暗复杂的时代,父亲曹振之出生了。他原名曹盼之,1915年3月生于河北省束鹿辛集镇一个地主家庭。1932年在北京市立一中读高中,1934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北大历史系,父亲在读书期间博览群书,对法国小说《茶花女》的精彩之处都能大段背诵。他还千方百计找到《社会发展简史》《宣言》《资本论》《马克思传》《燕妮传》等革命书籍阅读,渐渐地他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才是拯救中国的真理。期间在一些员的影响下,他开始秘密参加北大校内外的进步活动,加入“读书会”“世界语协会”“社联”等进步组织。利用放假期间,他回去动员父母卖掉家里的15响田地(相当于现在的225亩)换成大洋,用以资助困难同学生活补贴和资助校内的抗日进步活动。
1935年8月中国的《八一》宣言发表后,在北大进步学生中引起巨大的波澜。终于在12月9日当天爆发了史无前例的抗日爱国游行。当天父亲正在北大上最后一节课,突然校内钟声巨响,他知道历史性的一刻来临了,他立即冲到校园大操场,加入到准备出发的游行队伍中。想到被日寇肆意践踏的土地、掠杀的人民、飘摇的现实,他们群情激愤。当队伍走到王府井时,忽然来了许多军警,军警手中的水龙头无情地将同学们冲散,父亲赶紧冲上去与军警理论,却被枪托无情打开,被打得头晕目眩连气都喘不上来,话也说不出了。军警越来越多越来越狠,他们不仅拿刀砍,还不断抓走逮捕学生。
但是,这些热血青年并未放弃,第二天晚上北大迅速成立学生救国会,父亲被推选为宣传部长并组织学生纠察队,他亲自带队开展活动。12月16日,他们在党组织领导下继续进行游行。父亲和刘玉柱(解放后任核工业部副部长)抬着“北大学生示威团”的牌子冲出校园与军警展开激烈的博斗。学生们赤手空拳,在混战中父亲的头被打得血流如注,衣服也被扯得衣衫褴褛,但他一直在呼号在战斗。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我父亲这个热血男儿不知道的是这样的战斗生活是他一生的宿命。鉴于形势,当天晚上黄敬(解放后任天津市长)从北京学联返回传达组织南下宣讲团的决定。
这才是中华男儿!一个有革命理想有民族血性的中国男儿面对祖国被蹂躏时该有的样子!
1936年2月北大中华民族先锋队成立,父亲任队长,并任北大救国联合会执委。父亲入党后,任中共北京大学党支部书记,领导北大进步学生利用暑期进行“读书与救国”的各类活动,开展革命歌曲比赛,《国际歌》《毕业歌》《义勇军进行曲》等革命歌曲大大鼓舞了同学们的革命斗志。他们在校园内还办了各种进步刊物如《我们的队伍》《解放之路》《救亡》等。北大民先队还组织了各种军事项目演练,教授军事知识,通过这些活动同学们作好了奔赴抗战前线、奔赴延安的战斗准备。
1937年七七事变,父亲进入中共北方局举办的第一期训练班。时任北方局书记亲自为学员们讲授《抗日战争的政治工作》等课程,在学习期间父亲与、彭德怀、肖克等领导经常在一起,并聆听他们的教诲。
一天,北方局领导林枫同志把他带到住处,经过深谈后,把成成中学刘墉如校长介绍给父亲,就这样父亲被推荐到成成中学,接替党总支部书记郭明秋的工作。父亲以政治教员作掩护,秘密从事中共地下党工作,秘密发展学生加入中国。并根据上级党组织指示,动员并号召广大师生拿起武器,准备对日作战。1937年10月经党组织批准成立了“成成中学师生抗日义勇队”(后更名为“成成中学师生抗日游击队”)。父亲与牺盟会的周子祯取得联系后,牺盟会送给游击队一批。11月底,师生游击队改编为战动总委会第四支队。刘墉如任队长,父亲任组织干事和政治部主任。1938年8月,刘墉如和父亲根据中共中央指示率四支队随120师挺进大青山。
在这里,他带着成中那些眼神清澈只为救国的“大小孩子”和日军顽强厮杀 ;在这里,他看着成中这些“孩子”眼神坚毅、悲壮无悔地长眠于此。我常想,当他面对一个又一个同伴活生生地惨死在敌人的屠刀下时,当他拿着旧式武器在战场寡不敌众时,他的内心是怎样的愤然与刚强!他在大青山烈烈的秋风中擦干眼角的泪和刀口的血,带着所有的新伤旧恨,继续上前杀敌。
1940年,中共绥远省委成立,父亲任绥远省委委员兼绥中地委宣传部长。他到绥中后,以武工队的形式开展工作,1943年父亲任平鲁县委书记,年底重返大青山地区工作直到抗战胜利。也许,重返大青山时他会去当年成中学子与敌人鏖战的地方凝望,会去山后那一堆堆小小的冢丛驻足,也许会在某个深夜忽然眼前浮现一张张稚气明媚的笑脸...…当你们匍匐喋血甚至断头的那些时刻,你们把一颗心完整地交回了大地母亲。你们不知道,正是无数多这样的背影,汇聚成巨大的红色溶流,才喷发出一个灿烂的新中国!
1943年父亲任平鲁县委书记,年底重返大青山地区工作直到抗战胜利。抗战胜利后,父亲先后任中共绥蒙区委委员兼宣传部部长、城市工作部部长、秘书长、绥蒙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参加了著名的“集宁战役”。
1949年父亲随军南下入川,1950年接管成都后,父亲任成都军事管制委员会文教委员会副主任,并兼任四川大学军事代表组组长。1950年经中央批准由李井泉任中共成都市委书记,父亲任常委兼秘书长。1978年父亲任成都科技大学校长。
1995年7月21日父亲在病榻弥留之际,他不断地呼唤着参加“一二·九”运动老同学的名字,不断地讯问成成中学师生游击队的学生们吃饱没有?受伤没有?……
前排左起:左3王瑜山、左5陈刚(时任大青山支队715团3营营长,后任西南空军预科总队总队长兼13航校校长)、左6王廷弼(时任战动总会晋察绥边区工委副主任,后任四川省体育分会主席)、左7李文清(时任大青山支队715团参谋长,后任成都军区副司令员)、左8李林枝(时任中共晋绥边区委员会雁北地委委员,后任四川省副省长)、左10曹掁之(时任四支队政治处副主任,后任成都科技大学校长)、左11冀文广(时任绥东工委丰集县委书记,后任四川省建委副主任)、左12贺寿祺(原四支队干部,后任内蒙军区副参谋长)。
二排左起:左3郭忠明(时任晋绥军区司令部副官、后任四川成都交通大队大队长)、左4张光仪(原四支队成员,后任成都房地产局局长)、左5李宙魁(时任四支队三连连长,后任四川温江军分区司令员)、左6李德友(时任大青山骑兵三团一连连长,后任四川省军区副司令员)、左7孟功才(时任绥蒙军区骑兵师机要科长,后任四川建委副主任)、左8熊祖芳(时任大青山支队司令部译电员、后任四川省邮电管理局副局长)、左9张立山(熊祖芳爱人)、左10沙丁(原四支队成员,后任四川省社科院情报中心副主任)、左11张汝云(原四支队成员,后任成都电讯工程学院无线电技术系主任)。
从左至右分别为:刘居英(铁道兵司令员)、孙思白(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袁宝华(国家计委主任)、父亲曹振之(成都科技大学校长)
母亲张涛,1928年生于山西省大同市南郊区云岗镇刘官庄村。1942年参加革命。父亲张登成为宋时伦支队领导下的一个武工队队长,1943年被日本鬼子杀害于山西省朔县打草坪。
母亲全家都参加了八路军。母亲曾在绥蒙军区战声文工团,后在山西兴县参加了120师的七月剧社午蹈队演员。1949年南下到成都军管会市委任内收发。
我们的外公张登成,1937年9月,日军侵占大同后,参加八路军一二0师,在宋时轮支队任大队长,率部在大同、左云、怀仁一带开展游击战。他指挥作战有方,经常神出鬼没袭击敌人,特别重视部队和当地群众的关系,群众称他是爱民模范。1939年秋,奉命调地方工作,任游击队长,经常为正规部队刺探情报、输送弹药、补充人员,配合八路军打碉堡,除汉奸,袭击敌小股部队。1941年,雁北地区武工队组成,任队长。
1942年9月,因战功卓著,在群众中有威望,被选为晋西北临时参议会参议员。同时,在他的影响和支持下,他的妻子、3个儿子、一个儿媳、一个侄女,都参加了革命。1943年1月20日,带6名武工队员到朔县打草坪活动。24日晨,被100多名日伪军包围。发现敌情后,他先掩护群众和队员转移,自己边打边往南山撤退,吸引敌人。当敌人发现只有他一人,集中火力向他射击,身上多处中弹,英勇牺牲。头颅被敌人割下,送往大同挂在城门上“示众”……张登成的追悼会是李井泉亲自主持召开的,而头颅是用面代替的。
曹桂月回忆,听她姥姥讲,姥爷经常穿一身日本军装出入大同宪兵队,为我们队伍搞粮食、武器等,后被叛徒出卖。我外公唯一的一张照片穿的是日本军服,还牵了条大狼狗,人牛高马大1米八几的个子,很威武,文革中吓得姥姥把它烧了。
这张照片是日本投降后 绥蒙军区战声剧社的演员去部队演出结束后带着戏服照的像片,后排右三为张涛
南下入川干部史料研究会范文会长(左四)等拜访张涛(右四) 右三为张涛弟弟张胜
来源:综合《南下四川》公众号 、《父辈的南下》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南下纪念图册、《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下入川干部史料研究会》等信息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