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点娱乐-安全登陆五星体育从6月19日起在19:00《体育新闻》中推出《上海体育辉煌五年》系列报道。分别从竞技体育硕果累累、深入推进体育惠民、优化公共体育设施布局、积极建设全球标杆性文化体育类活动品牌、全面推动上海建设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等方面,展现上海体育从2017年至2022年所取得的成绩。
体育是城市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也是满足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高市民身心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十四五期间,上海制定了健身设施补短板五年行动计划,通过优化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布局,帮助市民更便捷地开展体育活动。从滨水两岸到桥下空间,从商场到小区,因地制宜开拓各类体育场地,营造“处处可健身、天天想健身、人人会健身”的全民健身城市环境。
东海之滨,浦江之津,上海人的生活离不开水。2002年,上海启动了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终于在2017年底贯通浦江两岸45公里公共空间,这项工程重新定义了上海城市景观,更提供了大量体育场地,滨江成为上海的跑步圣地、运动天堂。
2020年底,苏州河中心城区42公里岸线公共空间又基本实现贯通开放,在“一江一河”的带动下,上海独特的运动滨水线越变越长、越变越宽,骑行、步行、跑步三条慢行道贯穿其间,以篮球、攀岩、滑板、羽毛球为代表的嵌入式体育设施星罗棋布,各类配套设施也为健身市民提供更好的服务。
在一江一河的大框架下,上海同样擅长在螺蛳壳里做道场。通过利用各类闲置用地、建筑屋顶、高架桥下等城市“金角银边”,上海集合各区及社会力量,因地制宜建设场地,普陀区中环篮球公园、长宁区北翟路中环桥下的动物主题运动场、黄浦区滨江滑板极限公园、徐汇区美罗城屋顶足球场等设施,如今都成为了上海市动休闲、健康生活的新地标。
上海着力打造的体育生活圈,越来越贴近老百姓。截至2020年底,上海已累计建成总长1954公里的各类市民健身步道(绿道)和骑行道,市民益智健身苑点多达17556个,市民球场2714片、社区市民健身中心101个、市民健身房186个,市民健身的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了2.35平方米。
健身场所的距离远近和便利性,是决定市民健身频率、保持健身习惯的重要因素,如今上海“处处可健身”的城市环境,让市民的健身热情显著提高。据统计,截至2020年底,上海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已达到45.7%。
公共体育设施硬件大幅提升的同时,配套软件也全面更新。上海积极推进体育领域的数字化转型,如今要到街头篮球场打球,通过手机小程序,就能立刻了解球场的客流情况、完成场馆预订,到了现场无需管理人员,扫码就能开门运动,十分方便。百姓健身房也有相应的扫码自助功能,一些健身房因此实现了24小时全天候开放。
市体育局和市大数据中心共同整合公共体育场馆资源,已在2022年3月底,完成了市、区两级公共体育设施的“一码健身”服务,可以提供统一在线预订,与此同时,全市近2万处社区体育设施也实现“二维码”全覆盖,市民只需手机扫码就可获取健身器材的使用指导和报修等服务。设施利用率和体育公共服务的质量都得到了有效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