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盛悦娱乐平台偏瘫是一种症状[1],是指面部肌肉、身体一侧的上下肢和舌肌下部的瘫痪。其发病机理为大脑神经路径中任意部位产生病变,从而导致偏瘫。偏瘫病程发展缓慢,其因多为颅内占位性病变,例如颅内血肿、脑肿瘤、脑脓肿等;造成偏瘫的脊髓性病因有脊髓结核、肥厚性硬脊膜炎、脊柱增生性病变等;病情发展迅速的偏瘫多数由急性脑血管病引起。据偏瘫的程度分为完全性偏瘫、不完全性偏瘫、均等偏瘫、不均等偏瘫。轻度偏瘫患者走路活动时呈上肢屈曲,下肢伸直的偏瘫步姿。严重患者通常丧失生活能力,给患者及家属带来沉重的生活负担和精神压力。偏瘫患者产生的障碍有[2-3]:①运动障碍:肢体不能随意运动,协调运动和平衡功能障碍;②神经障碍:面瘫、偏盲、深浅感觉减弱;③语言障碍和失认症、失用症;④其他障碍。偏瘫临床表现的运动障碍有:突发意识障碍偏瘫,头和眼向一侧歪斜;痉挛性偏瘫,表现为上肢屈曲,下肢伸直,手指为屈曲状态,强迫伸直有僵硬感;迟缓性偏瘫,一侧的上下肢肌肉张力低下。
康复指应用各种措施减轻偏瘫的影响和使偏瘫患者重返社会。通过运动治疗,生活、语言训练,物理、心理指导等多种方法使偏瘫患者获得康复,以恢复生活能力和劳动能力。康复医学的目的是通过合理的训练来达到生理功能的恢复,随着现代康复医学的发展,新的理念转变为以整体康复为目的,不仅要求医治偏瘫患者的生理病痛和生命,还要在心理方面实现患者的全面康复[4-7]。从而使患者恢复生活能力和劳动能力,较快返回社会,以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目前常用的偏瘫康复治疗方法[8-9]:①物理疗法:紫外线疗法、磁疗、电疗、超声波等常用方法。②运动疗法:偏瘫患者选择训练器材或康复器械进行目的训练,以预防肌力萎缩和并发症。③工作疗法:有功能患者采用一种活动或针对性使用康复器械,来尽可能恢复各种功能协调能力。④语言疗法:采用不同的语言训练方式,恢复和提高患者的沟通能力。⑤心理疗法:对偏瘫患者进行情绪缓解和心理康复。⑥中医疗法:采用传统中医的中药、按摩、针灸等疗法。⑦康复工程:针对性地为偏瘫患者设计器械、设施和环境。
医学上通过一定指标来测定,对中风偏瘫患者肢体恢复程度可以通过简单的运动试验测定,每月测试一次,持续6个月推测出恢复程度[10]。①上肢功能恢复程度测定,偏瘫患者的恢复从肩部开始,之后是上臂和手臂,最后为手指末端。手指的灵活程度决定着生活自理能力,一般把手指灵活程度作为上肢功能恢复程度的测定标准。按照一般情况,若中风后手指能保持各个方向的活动,上肢功能基本上能够恢复正常;若一个月手指才能活动,则上肢大部分功能正常,有一部分功能不完全;若三个月后手指才能活动,则上肢有一部分功能恢复,但大部分功能将丧失;若有三个月到半年手指未能活动,说明上肢功能恢复可能性极小。②下肢功能恢复的测定[11],测试患者仰卧位,伸直瘫痪下肢,尽量往上抬。若瘫痪的下肢能够悬空独立完成伸屈膝动作,说明患者能恢复到独立行走程度;若患者下肢能够向上抬起,却无法完成伸屈动作,说明患者能恢复拄拐行走;若患者无法将下肢抬起,仅能沿床面蜷曲,能独立改变姿势,或不能独立屈伸,但能保持弯曲姿势不向两侧歪倒,则能恢复至拄拐行走。如果6个月后仍不能完成上述动作,患者恢复拄拐行走可能性较小。康复训练要坚持下去,在中风后有的尽管达不到以上肢体活动要求,但系统和持续的训练对于恢复肢体功能可起到一定作用。
传统的康复器械有[12-15]:训练床、PT凳、平行杠、阶梯、肋木、平衡板、姿势矫正镜、倾斜台、实用步行训练装置、各种矫形器、助行器、作业运动训练装置等。其易于操作、体积小、价格低,在基层卫生部门有着广泛应用。传统的康复器械主要针对某种肢体运动功能进行锻炼,其功能比较单一,难以满足康复个性化和整体化的训练。针对这方面的不足,当前将传统器械与新技术结合,使一些传统器械在偏瘫康复中进一步拓展了用途。
4.1 矫形器 用于恢复上下肢功能,提高身体协调性和平衡性,使偏瘫患者重新获得站立和行走能力。以前矫形器主要用于残疾方面,近年在偏瘫早期也使用矫形器,其早期的治疗效果逐步得到肯定。用于偏瘫康复的上肢矫形器称为夹板,用于下肢的矫形器称为支具。根据具体作用不同细分为腕矫形器、裸足矫形器等。
4.2 电针灸仪 我国传统医学针灸用于治疗脑卒中和后遗症偏瘫治疗。目前除用传统的人工针灸外,电针灸法也得到普遍应用。实践证明,使用电针灸仪通过选择不同的手法、不同频率、不同穴位以及肌电反馈等技术,用于中风及后遗症治疗具有显著疗效。电针灸法分为对侧针灸和同侧针灸两种,相关研究证明,对侧针灸总有效率优于同侧针灸。因东西方文化差异,应用电针灸治疗偏瘫在西方国家并未得到广泛认可。
4.3 电刺激治疗仪 采用电刺激低级运动神经元使肌肉收缩的康复治疗一种方法。近年来得到广泛应用,在临床偏瘫康复治疗中发挥治疗和功能性作用。促使在患侧肢体功能改善,减少患侧关节脱位及疼痛。随着电刺激技术快速发展,产生了矫形器和电刺激治疗技术结合物,即功能性电刺激治疗仪,也称神经义肢。通过功能性电刺激能提高上下肢体运动功能和活动能力,在偏瘫肢体功能恢复中有着广泛应用前景。生物反馈技术将患者的生理活动变化转化为人所感知的图像和声音,患者可根据信号来调整和纠正肢体活动,从而规范正常活动方式。并将肢体动作反馈信号放大,用以增强患者的康复信心。现阶段,生物反馈技术得到不同程度的应用,如矫形器、电刺激仪、康复机器等,其中在偏瘫早期以生物反馈技术与电刺激仪治疗技术最为成熟。
4.4 康复机器人 康复机器人是计算机技术与康复器械结合的产物。从首个康复机器人面世以来,在各国科技工作者努力下,康复机器人得到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不断有康复机器人问世,瑞士的Lokomat,日本的Hart Walker康复机器人。在康复机器人指导下偏瘫患者不需要康复治疗师即可进行康复锻炼,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针对性制定和实施康复锻炼项目。通过制定人性化的程序,减少恢复过程的排斥性和枯燥性,从而提高依从性。模拟现实环境,为患者营造一个合理的康复环境,使患者在康复过程当中增强信心,提高治疗质量。经研究表明,采用康复机器人比采用常规康复治疗等同或更好。
偏瘫患者由于肢体功能的影响,生活不能自理,此病给患者及家属增加了生活和精神负担。张丽霞研究表明偏瘫患者通过肢体功能恢复锻炼,肢体功能有了显著的康复。多种实践证实,康复器械在偏瘫患者康复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传统的康复器械和在此基础上发展的复合康复器械以及康复机器人在偏瘫患者的康复治疗中发挥着不同作用。传统康复器械操作简单、稳定可靠、体积小、经济实用,在偏瘫患者康复治疗中有着重要作用。特别对于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发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有着现实不可替代的意义。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生物反馈技术的发展,传统康复器械在偏瘫患者康复治疗中得到进一步的应用和发展。为了满足偏瘫患者康复治疗的个体针对性和全面化,更进一步发展了多功能复合康复器械和康复机器人。在不同方面实现了操作自动化、方案个性化、康复趣味化、功能全面化、训练具体化。相对于传统康复器械,复合康复器械和康复机器人发展时间较短,在功能、安全、可靠性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因此,临床选择使用康复器械,应全面综合评价,根据具体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康复器械。
[1] 秦晓勇.康复器械在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中的应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15(48):9088-9092.
[2] 林远,高振梅.节律性运动训练对老年偏瘫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7):1497-1498
[7] 梁天佳,吴小平,莫明玉等.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2,27(3):254-256.[8] 徐文玉,丁泉涌,苏玉萍等.步行训练的时机选择对偏瘫患者康复疗效的影响[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5(1):64-66.[9] 房秋燕,韩丹,何少雯等.良肢位在脑损伤性偏瘫患者康复中的作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2):170-171.
[13] 张继荣,吴霜,黄宇等.规范三级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偏瘫伴肩痛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其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2,34(5):374-376.
我院是一家二级甲等医院,通过院办院管模式[1],建立了39个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简称社康中心),达到社区全覆盖,医疗资源大幅增长,居民就医看病问题得到基本解决,但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用品消毒管理仍存在不少问题,如器械清洁不达标、器械陈旧使用性能差、社康中心自行灭菌的设备陈旧、灭菌效果监测系统不完善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院对下设的39个社康中心循环使用的医疗器材,采用统一下收下送、集中清洗、包装、灭菌的规范化集中式管理模式,效果满意。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从2009年3月开始利用我院消毒供应中心现有资源,对下设的39个社康中心循环使用的医疗器材,采用统一下收下送、集中清洗、包装、灭菌的规范化集中式管理模式。
配送车1辆,消毒物品存放箱2个,置车厢内用于存放无菌包及社康中心代消毒的无菌物品;污物密闭箱2个,置后车厢用于存放回收的污染器械和社康中心需代消毒物品。
对各社康中心原有器械包名称及包内器械各异的,需统一规范。对不合格、不规范的器械给予报废。
社康中心地理位置分散,路程远,大部分器械包使用频率较低,代消毒物品较多。笔者根据各社康中心的具体情况设计出行时间及路线 准备当班需发放的社康中心的无菌包及代消毒好的物品,并装车。
1.2.5.2 在社康中心回收发放工作流程:戴手套(一次性使用)清点代消毒物品,置后车厢密封储物箱清点回收的器械,置后车厢密封污物箱脱手套消毒液消毒手发放无菌物品。清点回收的器械:要求器械进行初步清洗,去除器械表面的血污、体液等有机物,注意检查器械的完好性,按照社康中心填好的换物单上的品名、数量、规格进行清点;发放无菌物品:注意核对代消毒物品及器械包的名称、数量、灭菌时间、灭菌方法、化学指示带颜色等,对于使用频率较低的器械包,如静脉切开包、气管切开包、胸穿包等采用灭菌有效期6个月的纸塑包装,并提前1 d电话通知消毒供应中心。
1.2.5.3 收回的器械进入消毒供应中心后按器械清洗质量流程进行分类、清洗,代消毒物品在各社康中心下收下送后的前1天消毒,以延长消毒的无菌物品在社康中心的有效期。
经过2年多的运作,社康中心对器械清洁度和使用性能满意度大幅提高,减少了器械的丢失与损坏,精密器械也得到了良好的维护,消毒灭菌合格率为100%,节省人力,缓解了社康中心护理人员不足情况,减少了医院对社康中心消毒设备的重复投资。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发展和深入,其服务规模逐渐扩大,介入性治疗已经逐步进入社区健康服务项目中,医疗卫生机构使用的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达到灭菌要求[2]。这样对社康的消毒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康服务中心大多没有灭菌设备,无菌物品在送取过程中无密闭转送,容易导致灭菌后物品被再次污染[3]。自行消毒的社康服务中心也因建筑面积小,会直接影响到消毒室的设置和清洁区与污染区的划分,从而难以保证消毒质量,社康服务中心人员配置方面,医生多于护士,消毒工作基本由护士完成,护士缺乏不利于消毒质量和消毒管理工作的开展[4]。采用统一下收下送、集中清洗、包装、灭菌的规范化集中式管理,由于消毒供应中心配备有完善的清洗、包装、消毒灭菌及运送设施,护理人员及技术工人经过专业培训,形成了有效且规范的清洗、保养、包装、消毒灭菌及收送循环系统,使物品的清洗、保养、包装、灭菌及运送质量得到保证[5],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了医源性感染,精密器械也得到了良好的维护。由于消毒供应中心使用全自动清洗机清洗器械,最后水温93℃,可达到消毒水平[6-8],减少了化学消毒剂的使用,有利于社康中心的环境保护。
采用统一下收下送、集中清洗、包装、灭菌的规范化集中式管理,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只增加1名司机和1名护士,而39个社康中心同时可以将护士从繁琐的清洗、打包、消毒或到医院换送工作中解脱出来,有效地缓解了社康中心护理人员不足情况,提高了消毒资源共享率,减少了医院对社康中心消毒设备的重复投入。
[1] 张明新,江捍平,罗乐宣,等.深圳市院办院管模式下双向转诊问题分析与对策建议[J].中国医院管理,2009,29(5):40-41.
[3] 郑秀梅.社区卫生服务站医源性感染存在问题的调查及对策[J].天津护理,2008,16(5):287.
[4] 钱叶侃,申同洋,王效凤,等.西城区社区卫生服务站消毒隔离现状调查[J].中国消毒学杂志,2008,25(1):98.
[7] 韦焕钊,温汉兰.《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对医院消毒供应室质量管理的要求[J].广西医学,2006,28(10):1669-1671.
事实上,康复机器人作为医疗机器人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的研究贯穿了康复医学、生物力学、机械学、机械力学、电子学、材料学、计算机科学以及机器人学等诸多领域,已经成为时下医疗机器人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目前,康复机器人已经广泛地应用到康复o理、假肢和康复治疗等方面,这不仅促进了康复医学的发展,也带动了相关领域的新技术和新理论的发展。
近年来,人口老龄化和慢病群体的增长,给医院康复设备和服务人员的供给带来了巨大缺口。与此同时,人工智能技术带动了护理机器人、康复机器人等多种医疗辅助工具的发展,智能化康复手段逐渐成为康复设备发展的主流。根据美国一家知名市场调研和咨询公司预测,外骨骼机器人、辅助康复机器人从2012年到2022年,市场占比明显提升。经估算,未来5年,广义康复机器人的年复合增长率约为37%,其中康复机器人年复合增长率为21%。
康复机器人是机器人技术与医工技术结合的产物,其研究起步最早可追溯到上个世纪80年代,当时美国、英国和加拿大在康复机器人方面的研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1990年以后康复机器人的研究进入到全面发展时期。目前,康复机器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康复机械手、医院机器人系统、智能轮椅、假肢和康复治疗机器人等几个方面。
国内一家来自上海的外骨骼机器人研发团队,其自主研发的新一代上肢智能康复机器人Fourier M2能够通过刺激大脑功能重组,为上肢功能障碍患者提供多样的目标导向性训练。具体来说,就是“通过身体器官以外的辅助设备,帮助康复病人实现行走或者完成某种功能,以‘协作’的方式提升患者的康复质量”。该团队负责人介绍,康复机器人的目标就是要实现替代/辅助康复治疗师,简化传统“一对一”的繁重的治疗过程,帮助病患重塑中枢神经系统。目前康复机构配备主要是功能较多、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多自由度的牵引式/悬挂式康复机器人,但近年来,在此基础上技术升级的穿戴式康复机器人即外骨骼机器人异军崛起。机器人在康复及疗养领域上有着巨大的潜力,这类系统不仅能够对行动障碍进行治疗,如由中风、创伤性脑损伤及其它损伤引起的行动障碍,也能够作为社会与行为障碍的干预与治疗工具,包括自闭症、多动症等,未来还将朝着促进原居安老、推迟老年痴呆症的发生、通过陪护缓解老年人孤独的方向上进一步发展。
“作为山西省唯一的中医康复示范基地,每天来这里康复健身的患者大约有150人,其中80%以上是60岁左右因脑血管病变、脑卒中、创伤性神经损伤、脊髓损伤等疾病,导致行动障碍的患者。我们的基本治疗手段是针刺运动疗法,也就是一方面通过针灸刺激脑细胞及神经重塑,恢复患者神经传导;另一方面通过大量、重复导向性训练,让患者大脑皮质重新学习运动模式,逐渐恢复正常功能。”山西中医学院第三中医院一位治疗师介绍,“理论上,只要在搀扶帮助下能够挪步的患者,通过专业康复训练都能恢复正常走路。但实际上,患者往往达不到理想效果,传统步态模式训练至少3个月才能有明显改善。但由于许多患者要么训练强度不够,要么错过了康复的最佳时期,导致康复效果打了折扣,很多患者只能恢复到勉强拖着一条腿走路的状态。而相对于传统的人力协助康复训练,机器人康复训练更具优势:患者不但可以尽早开始康复治疗,而且能短期内完成高强度、高质量的重复训练。在机器人帮助下,患者迈出的每一步都是正常生理步态,大脑重新学习和记忆的也会是正确的运动姿势。”
该康复治疗师认为,一直以来,大众对康复的认识只停留在针灸、推拿、理疗阶段,这种观念已经落伍了。现代康复医学是通过多种康复手段,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恢复患者社会功能。随着康复医学的不断发展和科技进步,医疗服务机器人会越来越多地参与到我们的生活中。
事实上,欧美国家对康复机器人的技术和理论研究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我国相关研发工作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呈现快速发展趋势,目前已进入到临床应用的以牵引式/悬挂式康复机器人为主。“例如,脑卒中是我国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其中75%存活者有不同程度的残疾和劳动能力丧失。根据欧美国家康复医学相关文献,借助康复机器人等方法有效治疗后,脑卒中残障率可减少为30%。”业内人士表示,越来越多地投入使用康复机器人,将使越来越多的行走等功能障碍患者获得良好治疗效果,重获新生。
医用机器人是机器人技术、计算机网络控制技术、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和医疗外科技术的结合,用于实现机器人辅助外科手术、康复医疗和医院服务等功能。医用机器人是目前国内外机器人研究领域中最活跃、投资最多的方向之一,其发展前景非常看好,美、法、德、意、日等国家学术界对此给予了极大关注,研究工作蓬勃发展。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起,国际先进机器人计划(IARP)已召开过多届医用机器人研讨会。
机器人在应用上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它能够代替人工作,代替人进行简单重复,脏乱危险环境,劳动强度大的工作;二是扩展人类的能力,它可以做人很难进行的高细微精密的作业,以及超高速作业等。医用机器人正是运用了机器人的这两个特点,具有选位准确,动作精细,避免病人感染等特点;譬如在血管缝合手术时,人工很难进行细1毫米以下的血管缝合,如果使用医用机器人,血管缝合手术可以达到小于0.1毫米的精度。
医用机器人是一个新兴的、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涉及众多领域知识和技术,研究医用机器人不仅能促进传统医疗技术的变革,而且也会对这些相关技术的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目前,医用机器人的研制主要集中在手术机器人、康复机器人和医院服务机器人系统等几个方面,本文详细介绍了国内外有关医用机器人的研究现状,并探讨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近年来,各种医用机器人的概念和模型被提出和研发;而在众多的医用机器人研究中,手术机器人得到了相关研发人员的重视。手术机器人最早源于美军机器人手术和远程外科计划。1994年,由美国国防部下属的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研制成原型机。商业化的手术机器人则最早出现在1994年,由美国Computer Motion公司研制,命名为AESOP;该机器人实质上是一种声控腹腔镜的自动“腹镜手”。1997年3月,比利时布鲁塞尔St Pierre医院利用AESOP系统成功完成第一例腹腔镜手术――胆囊切除术。1998年,Computer Motion公司研制的Zeus系统,Intuitive Surgical公司研制的da Vinci系统,和endoVia公司研制的Laprotek系统分别获得了成功;其中da Vinci系统在国际上影响最大。这三系统均由三大部分组成:医生操纵台,机械手和内镜装置。Zeus系统采用纯信号方式实现医生操纵台对机器臂的控制,在传输距离上不受视频延迟的影响;2001年9月首次实现跨大西洋(美国纽约-法国斯特拉斯堡)的机器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最近,美军正在研究远程微创外科手术机器人,采用da Vinci系统在美国华尔特里德陆军医学中心和约翰霍普金斯医院之间(相距64 km)开展远程手术。
在国内,海军总医院和北航机器人研究所共同开发出智能化远程外科手术系统,被称为“遥操作远程医用机器人”。2002年,首次成功使用该机器人为一脑肿瘤患者做了立体定向活检手术。专家先通过电脑网络接收病人信息,分析病人CT影像,进行手术规划,然后遥控操作手术室内的机器人开始手术;机器人根据专家指令,自动搜索手术部位,并迅速锁定立体定向穿刺路径;20分钟后,成功地取出病变组织。2006年3月,我国首例通过互联网异地操控机器人的骨科手术在陕西延安获得成功;该手术为胫骨髓内钉手术,由1300公里外的北京专家通过互联网远程遥控机器人实施。
微型机电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为微小型机器人甚至纳米机器人提供了技术支持,它可以直接进入人体器官内部进行工作,完成组织取样、血管疏通、药物定点放置、微型手术和细胞操作等普通医疗技术和手段无法完成的工作。目前,国内外正在研制和开发体内自主行走式诊断治疗、体内微细手术和体内药物直接投放微型外科手术机器人。
(1)机器人机构研究:研究新的机器人本体,以拓宽机器人辅助外科的应用范围。
(2)机器人运动控制和路径规划研究:使机器人的运动精度更高,当运动路径的选取更加科学时,系统整体的安全性就更好。
(3)虚拟现实技术和通讯技术在医疗外科机器人系统中的应用研究:使虚拟临场手术系统更加实用化。
(4)临床应用研究:任一医疗外科机器人系统,在完成系统设计和实验室试验后均需要进行临床应用研究,以确定系统对临床应用环境的适应性。
(5)系统集成研究:在完成系统各组成部分的研制后,通过系统集成研究将各部分有机组织起来,使最终系统的性能获得最佳。
(6)操作界面研究:以进一步提高医疗外科机器人系统的可操作性。为了医生和医疗机器人系统自如的交互,系统应尽可能为医生提供直观的交互平台。
(7)仿射变换研究:建立病人的某种图像信息与人体标准图谱的关系,以较低的成本和较高的速度获得用于规划、导航和仿真系统的病人三维立体模型。
应用外科辅助医疗机器人进行手术,可以极大的提高手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它的出现将对现代医学工程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在医疗手术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外科辅助医疗机器人系统将在应用中不断得到完善,并将改变外科医生处理患者的方法。它不仅会对常规医疗带来一系列的技术变革,而且对临床护理及康复工程等的发展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康复机器人作为医疗机器人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的研究贯穿了康复医学,生物力学,机械学,机械力学,电子学,材料学,计算机科学以及机器人学等诸多领域,已经成为了国际机器人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康复治疗机器人是康复医学和机器人技术的完美结合,不再把机器人当作辅助患者的工具,而是把机器人和计算机当作提高临床康复效率的新型治疗工具。这是一个囊括了生物力学或生物物理化学、竞争运动控制理论、训练技术和人机接口问题等诸多方面的复杂问题。目前,康复机器人已经广泛地应用到康复护理、假肢和康复治疗等方面,这不仅促进了康复医学的发展,也带动了相关领域的新技术和新理论的发展。
康复机器人能够为患者提供规律性的运动肌能恢复性训练和神经感知训练,从而提高他们的独立生活能力,这对改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康复训练机器人与传统工业机器人有着很大的区别。人作为系统的一部分参与机器人的运动和控制,对机器人的安全性!舒适性都提出了特殊的要求。
疾人更好地适应日常的工作和生活,部分补偿了他们弱化的机体功能;治疗型康复机器人用来帮助患者恢复机体功能。目前,康复机器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康复机械手、智能轮椅、康复治疗机器人以及家庭和单位之间的交互设备及智能控制界面等几个方面。
基于移动机器人的机械手目前最先进的康复机械手。这种机械手安装在移动机器人或者是自主或半自主的小车上从而适于更多的患者使用,同时扩大了机械手活动空间并提高了抓取精度。S.Tachi等人在MIT日本实验室研制了一种移动式康复机器人MELDOG,作为“导盲狗”以帮助盲人完成操作和搬运物体的任务。法国Evry大学研制了一种移动式康复机器人ARPH,使用者可以从工作站实施远程控制,使移动机器人实现定位和抓取操作。这种机械手系统一般要由视觉、灵巧操作、运动、传感、导航及系统控制等子系统组成。
轮椅式下肢残疾是失去行走能力的老年人的主要交通工具。目前,各类传感器和高效的信息处理及控制技术在轮椅上的应用,使轮椅成为高度自动化的智能移动机器人。意大利的TGR S.R.L公司开发了一种结合轮椅与小车结构的智能轮椅,它不仅能在规则的地上行走,还可以上下楼梯。
康复治疗机器人在医疗实践上主要是用于恢复患者肢体运动系统的功能。目前神经运动康复治疗机器人的研究比较活跃,用来康复治疗与神经运动有关的疾病,包括中风,帕金森氏病和大脑性麻痹症。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制了一种帮助中风患者康复治疗的机器人MIT2MANUS,它有2个自由度,可以实现病人的肩、肘和手在水平和竖直平面内的运动。在治疗过程中,把病人中风的手臂固定在一个特制的手臂支撑套中,手臂支撑套固定在机器人臂的末端。病人的手臂按计算机屏幕上规划好的特定轨迹运动,屏幕上显示出虚拟的机器人操作杆的运动轨迹,病人通过调整手臂的运动可以使两条曲线尽量重合,从而达到康复治疗的目的。
现在的康复机器人技术正朝着以人为本的要求发展,强调人机互动和舒适安全性。康复机器人技术在发达国家已有较成熟的发展并形成了产业,在我国,这个领域尚处于起步阶段,相信随着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以及构建和谐社会对残疾人事业的日益重视,康复机器人技术必将在21世纪迎来新的飞跃。
移动机器人也许是解决目前医院服务上一些缺陷的方法,完成一些沉重的工作,如抬起病人去厕所或为失禁病人更换床单等,一些医院服务机器人近年来得到发展,一般用来辅助护士完成食物、药品、医疗器械、病志等的传送和投递工作,如美国运输研究会(Transition Research Corporation,TRC)(现在叫HelpMate Robotics)研制的“HelpMate”机器人,可以24小时的在医院里完成运送食物和药品的工作,与工厂所使用的自动输送车不同的是,这种机器人不是沿着固定的轨道网络行走,而是基于传感器和运动规划算法实现自主行走,适合于部分结构化的环境(Structured Environment),系统也能处理传感器噪声、误差和定位错误,发现并避开障碍物。这种机器人已在数家医院安装,一些医院报告说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日本机械工程研究所开发的“MELKONG”护理机器人,专门用来照顾那些行动不便的病人。该机器人可以轻松而平稳地将病人从床上托起,并将病人送往卫生间、浴室或餐厅。平时该机器人由护士操纵,但在夜间,病人也可以通过操纵手柄进行控制。一些关键技术,如停靠、行走、抓取、人机界面等都已经解决。
在医院服务应用领域,转运机器人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转运机器人主要用于危重病患者的特殊检查、挪动、转床、手术和麻醉前后的接送和战场伤病员的后送,避免伤病员的再损伤。据统计,在美国辞职的医护人员中,大约有12%的人是因为长期从事患者的搬运而引起背部的损伤而不得不离开工作岗位,1996年和1998年,英国和澳大利亚相继颁布了“非人工”搬运患者的政策,2003年,国护理联合会呼吁取消人工搬运患者,采用器械或机器人搬运患者,并于2004年在加利福尼亚洲获得通过。2007年,燕山大学王洪波教授和日本Fumio Kasagami教授共同研制出“C-Pam”转运机器人,采用接触点相对静止技术,不需移动患者身体的任何部分,患者就会被移动到床板上。整个过程只需一个护理人员控制遥控器即可完成,不仅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还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它不具有水平移动和垂直举升能力,属于被动式转运,行走机构还是采用常用的导轮推车,传感器少,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相对比较低。转运机器人在保证患者无痛转运的前提下,还要易消毒灭菌,行走灵活,控制简单,安全可靠。随着技术的进步,转运机器人正朝着自动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
医用机器人的应用极大的推动了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是现代医疗卫生装备的发展方向之一。手术机器人具有高准确性、高可靠性和高精确性,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康复机器人具有智能化,可为伤员、病人与老年人提供康复护理和服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社会的老龄化以及医疗技术的发展,各医疗机器人及其辅助医疗技术将得到更深入而广泛的研究和应用,各种新型的医用机器人机构、新型手术工具、医学图像采集和处理技术、远程系统传输技术、智能传感器、智能轮椅及其它相关技术仍是研究热点。
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在我院心胸外科行胸腔镜手术治疗的2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0例,女性8例,年龄30~79岁,平均年龄为(53.5±10.8)岁,原有疾病包括肺大泡10例、肺结核8例、胸膜病变5例、纵膈肿瘤3例、周围型肺肿瘤1例、肺癌1例。所有患者均在胸腔镜直视下进行手术治疗。
1.2.1术前护理术前第一天巡回护士深入病房,与责任护士和患者进行交流和沟通,了解患者病情及心理变化情况,仔细查阅病历资料;同时向患者详细接受手术室内环境、麻醉情况、手术过程及注意事项,耐心回答患者所提出的问题,根据患者具体病情情况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术前30min手术室护理人员开启层流净化装置,并调节温度和湿度,以便维持温度在25℃和湿度为50%,安排专门人员准备手术过程中需要的设备和器械,除常规设备和器械外,需准备胸腔镜、专用剪刀、分离钳、电凝钩和持针器以及各种型号的电凝线h后方可使用,并对其所有设备和器械进行仔细检查,确保设备和器械均能正常运行。1.2.2术中护理手术室护理人员需在门口热情迎接患者,消除患者对室内环境的恐惧和陌生感,协助护工将患者移动至手术病床上,患者取90°侧卧位,患者健侧在下,患侧在上,在其腋窝下放置一软垫,在胸部两边则各垫上长型纱袋,两腿间放置一软枕头,患侧腿弯曲90°并固定,健侧腿则伸直,保证患者舒适,协助麻醉医师和手术医师核对患者信息,并主动询问患者有无不适情况;同时为患者开放静脉通道,协助麻醉师进行麻醉;帮助手术医师摆放,并准备和连接各种设备和器械,护理人员将需要使用的器械采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干净后待用,安装胸腔镜等仪器设备;术中密切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手术结束后,卸下胸腔镜镜头,并进行清洗和擦拭,仔细查阅有无损伤,并将其放置专门储存的盒子内,同时核对手术物品及器械的数目,详细做好记录,护送患者至病房与责任护士进行交接班。1.2.3术后护理术后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随访,及时了解尿量、切口疼痛和康复情况,查看是否出现手术并发症,指导正确排痰,病情条件允许情况下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肢体训练;同时护理人员应积极鼓励患者进行术后康复训练,为患者列举相关康复病例,消除焦虑、悲观和抑郁等不良情绪,树立其治愈疾病的勇气和信心;针对具体病情情况和心理情绪,提供个体化的健康知识宣教;指导培养合理、科学的饮食习惯,嘱咐患者及其家属给予患者适当探视,充分满足其精神、心理和社会等层面的要求。
28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患者各项生命指标平稳,无皮损、压疮和其它意外发生,经过有效护理患者均康复出院,且无皮下水肿、肺气肿和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出现;患者对手术医师及护理人员服务满意度为100%。
“医疗器械领域逐渐要成为新的投融资热点了。”参加完日前举行的“首届中国医疗健康产业投融资峰会”,北京合众世纪投资顾问公司经理熊昀依然掩饰不住兴奋,“没想到。这次会上50%以上的讨论都是瞄着医疗器械投融资的。”
“我们为什么要投资中国的医疗器械公司?”跨国基金管理公司“联讯创投”的总经理周德虔直言,“中国医疗器械是迅速成长的行业,离市场饱和还远着呢。”
据他介绍,美国IrvingLevin公司研究表明,2005年,国际资本向医药和生物技术领域的风险投资达到73亿美元,其中,生物制药领域吸引的风险投资为21亿美元,排第一位,而医疗器械领域吸引的风险投资为14亿美元,上升到第二位,竟与化学制药领域并驾齐驱。
同样的现象也发生在中国。近年来,随着B超、CT、核磁共振、直线加速器、超声定位体外震波碎石机、神经电位诊断系统、正电子断层扫描机、伽马照相机等一批尖端精密医疗仪器设备的广泛应用,医疗器械市场销售额增幅十分惊人。有数据显示,中国医疗器械市场年销售额已达548亿元,且以每年9%的速度在增长。今年,国内医疗器械的市场容量预计将超过600亿元。
“IT技术与医疗技术的结合造就了许多创新的医疗方法,而国产取代进口更可以利国利己,符合当前自主创新的政策方向。”周德虔说,“中国的医疗器械将是2007年的投资热点。”
“真正令人振奋的是,医疗器械拥有潜在的高投资回报。”大冢(中国)投资公司的项目“猎头”周宏雷经理表示,“不管中间环节如何,高端医疗设备厂家的利润率目前仍然保持在20%以上,中低端器械厂家利润也往往不会低于10%。这可是让连连遭遇降价打压的制药行业非常嫉妒的高回报啊。”
“现在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越来越多搞风投的人都喜欢主动扎进医疗器械行业里来。你知道为什么?”熊昀说,“业内的玩笑话是,因为他们以前大多是搞IT风投的,让他们贸然进入生物制药圈,他们往往不敢,但医疗器械圈就好得多,学工科的人往往对电气设备有感觉,切人这个行业比较顺手。”
周德虔对此现象的另一种解读是,与药品相比,医疗器械产业的吸引力在于,医疗器械公司由初创到成熟与投资基金的投资周期相吻合,一般一家医疗器械公司由初创到成熟大约需要五年左右的时间,这正好与投资基金的周期同步。而对制药企业来说,这个周期至少要十年以上,对于投资公司来说似乎是太久了,“我们只争朝夕。”周德虔说。
“一般来说,一个中型医疗器械投资项目一起步就大约要1000多万美元,往往是几个公司合着注资,每家分摊二三百万美元。随着公司不断做大,再不断投入。”周宏雷说,医疗器械行业的投资筹码大致不会低于这个投资水平。如何保证投资成功的确是需要经验的。
对此,历经五年多的周旋,周德虔带着他那只有12个人的团队,终于能管理约1亿5千万美元的资金,专注于他的核心投资产业――医疗器械和IT半导体。对于该如何选择医疗器械的投资领域,他的见解很实际。
“首先要针对中国五大死亡疾病治疗的医疗器械领域,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病,还有损伤及中毒。”他说,其次是针对特殊需求市场,“比如富贵人群的需求,包括整型美容、减肥手术、视力矫正和牙齿矫正等需要的设备都是很有前景的。而中国人口老化及长期慢性病的突现,使得如人工洗肾、骨科及牙科器械、康复保健以及个人居家护理康复等设备的需求格外旺盛。”
腔镜手术主要包括腹腔镜、胸腔镜、宫腔镜等,随着微创手术方式日渐取代传统的手术方式,要求护士不断进行知识更新和专业技能训练,使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切口、患者痛苦等都得能最大的降低。并且腔镜手术手术器械较多、手术较为复杂,患者焦虑往往较强,因此,需要高质、高效的护理。本文选取2009年10月~2011年10月在我院实施宫腔镜手术的100例患者,对其护理方法及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本文选取2009年10月~2011年10月在我院实施宫腔镜手术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男56例,女44例,年龄18~78,平均48岁。ASA分级:Ⅰ~Ⅱ级86例,Ⅲ级14例,手术时间30min~3h。
1.2 方法[1]:宫腔镜检查前向病人说明检查目的,所用器械达灭菌效果,环境符合操作标准,检查膨宫机、冷光源、电脑设备等处于正常使用状态。检查前30min给病人肌肉注射阿托品0.5mg、地塞米松5mg,嘱病人排空膀胱。检查中取膀胱截石位,操作动作轻,符合无菌操作,调节好膨宫压力及采集图像工作,注意观察病人有无不适,并教病人怎样配合。配合医生做好各个部位检查,做好留取病理标本工作。检查结束后检查进入宫腔液体与排出液体是否相符,给病人取合适,稍休息,观察有无阴道出血等不适,告知已知相关检查结果,并做相关健康宣教。宫腔镜手术者前1d应进行宫颈软化,手术在腰椎麻醉下进行,术前禁食6h,术后留置尿管24h,去枕平卧6h,其余护理方面同宫腔镜检查。
回顾性分析结果表明,优质的护理使手术时间(30min~3h)和住院时间大为缩短,手术中的出血量,患者的焦虑心理,术后痛苦也得以降低,患者康复时程大幅缩短,取得较好效果。
本次结果显示腔镜手术具有诸多优点,比如住院时间更短,手术的并发症和术后疼痛更少,患者焦虑心理降低,康复时程缩短,能更早恢复健康,疤痕更小。但是,腔镜手术亦具有一点的缺点,经常被外科医师和患者所低估。首先,实施手术的医师使用的监视器显示出来的手术界面只是二维图像,不想三维图像更清楚、更确切;其次,在体外用长柄手术器械操作,没有传统的手术器械灵敏;最后最重要的是,由于腔镜手术复杂,包括腹腔镜、胸腔镜、关节腔镜等,是一种新技术,发生错误的几率常比传统手术要高[3-4]。因为是一门新技术,腔镜手术的技术难度也较大,器械和设备的消毒和保养要求比传统的要高,这些都对腔镜手术的护理技术和水平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巡回护士和器械护士热情接待病人,针对其年龄、文化程度、社会背景因人施护,向患者简单介绍操作过程,使其掌握配合医护的技巧,消除思想顾虑,做好术前宣教,介绍成功的病例,耐心细致的解答患者对手术的疑虑,采取心理疏导的方法消除他们对手术的紧张和恐惧心理。除此以外,腹腔镜手术前还应准备50℃的生理盐水,并针对不同手术的特殊性做好特有设备的准备。在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的前提下,了解外科医生的基本操作习惯,尊重照顾医生操作习惯,与医生要保持默契,高效配合。参与手术的护士应充分了解手术步骤,掌握手术配合要点和医生习惯,熟悉手术仪器和器械的性能、使用方法和机器发生故障时的排解和应急方法。护士应协助麻醉师检查麻醉和急救药品,时时监控患者血压,心率、呼吸、脉博等生命指征。选择合适位置,建立静脉通路,做好全身麻醉气管插管。腔镜手术后,护理人员不仅要检查各种手术器械和备品,还要按照灭菌规范的要求,以蒸馏水洗净器械,用超声清洗机进行加酶清洗,擦干后以环氧乙烷灭菌。用戊二醛溶液浸泡内视镜和光束10h后以蒸馏水洗净擦干。同时,擦干各种导线、导管、阴干后无角度盘旋后收起。腹腔镜器械结构精细、贵重,零部件多,应避免遗失,不得相互碰撞,摄像镜头导线和冷光源卷曲时不要折成角度,以防损坏[4-5],使用后认真清洗、擦干、上油,专人负责保管,定期检查,并做好登记。
本研究中100例腔镜手术患者中,阑尾切除术38例,胆囊切除术24例,甲状腺手术12例,胆总管探查取石术14例,肠癌根治术2例,子宫、卵巢手术10例。不同的手术都有各自专门的器械和操作步骤,这就要求腔镜手术中巡回护士熟悉和掌握不同手术的操作程序和器械,能正确连接各种导线、导管和设备,还应能及时的给予配合。同时,不同的手术患者所需的也各不相同,包括截石位、侧卧位、仰卧位等,参与手术的护士应能按照手术进程及要求及时的根据要求摇动手术床,妥善固定好患者,同时要保证避免患者神经损伤和电灼伤。配合手术医生止血,计算出血量,为医师开药提供依据,使患者体温保持正常手术所需温度[6]。本研究对患者术后回访记录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在规范的、优质的、科学的护理下,患者术后各种血管损伤、腹腔灾难性并发症、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比以往低,手术时间也降低到了30min~3h之内。综上所述,熟练的护理技术和积极优质的护理措施,能提高腔镜手术的成功率,减少术中出血、患者焦虑心理、康复时程,促进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1] 牛相线例宫腔镜检查及手术护理与体会[J].全科护理,2009,7(8):2011
[2] 林俞,吴颖.妇科腔镜手术护理的配合体会[J].福建医药杂志,2008,1(1):128
[3] 谢艳梅,石芳,曾小英等.腔镜手术对体温的影响及护理干预[J].护士进修杂志,2007,1(12):321
[4] 罗敏,黄敏仪,邱逸红等.宫腔镜和腹腔镜联合手术的护理体会[J].中外妇儿健康,2011,19(5):272
医疗器械产业具有高度的战略性、带动性和成长性,是当今发展较快、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高、市场需求稳定增长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也是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高产出的产业,其战略地位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据统计,全球医疗器械市场销售额从2002年2100亿美元增长到2011年4325亿美元,复合增长率为7.49%;而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在这10年间的复合增长率达到了20.66%,预计到2050年我国在医疗器械市场所占份额将达25%。但总体而言,我国医疗器械产业与发达国家相比,研发水平、创新能力、市场监管等差距还比较大,产业竞争力不强。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老龄化时代的到来,医疗器械作为朝阳产业,已引起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宁波市制定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若干意见》,已把生命健康产业作为战略新兴产业之一,医疗器械产业作为生命健康产业的支柱产业,将在宁波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目前,宁波市医疗器械生产企业305家,年产值亿元以上企业7家,5000万元以上企业14家。出现了诸如以海尔施、美康为代表的体外诊断试剂骨干龙头企业,以鑫高益磁共振成像系统为代表的民族医疗设备规模企业,以蓝野为代表的口腔治疗设备及医用灭菌设备生产企业,以宁波天益为代表的浙江名牌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以及上市的戴维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等。但是,宁波市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数量众多,普遍规模不大,存在着多、小、散现象;产品同质化、低水平重复和市场竞争水平提高不快、产业技术和人才集聚度偏低等问题。与国内和周边医疗器械产业发展迅猛的深圳、江苏、上海等省市相比,呈现差距逐渐拉大趋势。
我国科技部门在划分学科领域时,把医疗器械分别归入了机械、电子技术、新材料、仪器、医药生物等其他学科,造成医疗器械新技术、新产品归类不明确,在申报政府有关部门支持项目时处于不利地位。
宁波市医疗器械企业大都处于初创期和微小企业,急需政府给予政策扶持,可现有一些扶持和奖励政策往往与初创期和微小企业无缘,且目前一些扶持政策(财政经费)都散落于多个部门,类似于撒胡椒面的做法不能使医疗器械产业得到很好的开展。表现在:一是“平均主义”虽然使大部分企业都享受到了政策支持,但也意味着每一家企业真正享受到的政策红利还是很有限,因此宁波市当前的政策导向象征意义明显大于实际意义,对于扶持规模企业没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二是“平均主义”不能体现政策导向,没有从根本上发现一些潜力比较大、成长性比较好的医疗器械企业,因此也就使这些企业不能迅速脱颖而出,形成示范效应,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
宁波市医疗器械绝大部分是中小企业,在初创期面临资金困难以及医疗器械专业人才培育主要在高校和科研院所等难题,导致企业普遍存在中高端研发管理人才缺乏的现象。中小企业因为自身研发实力不足,因此医疗器械研发主要依赖于大学和科研机构,而宁波市恰恰是医疗器械人才洼地,本地高校在医疗器械等及相关领域的科研能力不足,本地医疗器械生源也不能满足企业目前对于人才的需求。同时,为医疗器械产业服务的咨询、中介、金融、市场推广等专业机构缺乏,研究机构的优势与科技企业的需求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现象,很难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研发体制,普遍出现成果转化率低、产业发展后劲缺乏等问题。
国内外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经验均证明,形成有效的产业集群是做好该行业快速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己形成三大医疗器械产业集聚区(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及京津环渤海湾三大区域。据不完全统计,这三大区域医疗器械总产值之和及销售额之和均占全国总量的80%以上,它们中有的己具备与国际大公司竞争的实力),比如,以北京为中心的环渤海湾地区(含天津、辽宁、山东),形成了骨科器材和心血管器材、计算机导航定位医用设备、呼吸麻醉机、数字超声、加速器、DR、 MRI的产业集聚区。借助政府政策和高校的科研力量,在集聚区中的企业迅速发展,一批小企业在几年时间中,产值己超过亿元。相比之下,宁波虽然地处长三角,拥有独特的区位优势,但宁波市医疗器械主要产品分布比较分散,全市各县(市)区都有医疗器械企业,不能形成区域特色优势,已经严重制约了宁波市医疗器械产业发展。
医疗器械是涉及到人类生命健康的特殊产品,产品的质量是整个行业的生命。然而,目前国内部分企业追求自身利润而忽视产品的质量和性能,挫伤了用户使用国产器械的积极性,转而使用进口产品。如国内各类手术中需要的钢板、螺丝钉很多是从国外进口的,其主要原因是因为国产的钢板、螺丝钉容易断,存在质量风险。同时,因医疗器械质量导致的不良事件时有发生,虽然我国出台了《医疗器械质量体系管理规范》、《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等一系列政策法规,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医疗器械监管政策法规仍需不断完善与提升,市场监管力度需不断加大。
医疗器械产业关乎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发展医疗器械产业已经成为一些地方的战略选择。为有效推动宁波市医疗器械产业发展,迅速做大做强、形成产业集群,从而占领未来该领域的制高点。本文提出以下五方面对策。
一是理顺管理体制。建议政府积极向上级反映,并在宁波市把医疗器械产业像生物医药技术一样单独划分归类,以便引起政府有关部门对医疗器械产业的足够重视,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二是健全监管体制,促进产业创新发展。宁波市应致力于建立完善的医疗器械安全监管制度,提高本市产品使用安全性,打造一流医疗器械安全监管体系。完善医疗器械监管法规,健全规章制度,理顺行政部门的管辖关系,实现主管部门的独立,建立促进创新的政策环境;加强医疗器械使用环节的监管,建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平台及不良反应上报体系,确保用械安全;完善医疗器械产品标准体系及检测制度,建立和健全标准认证体系,加强认证力度,争取早日与国际标准接轨。
政府集中财力,针对一些惠及民生的急需项目出台有力度的扶持政策,结合宁波医疗器械产业的研发和生产能力,提出一些科研或研发资助项目,融合产、学、研、医、用五方面,开展相关课题研究,进行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相关部们应当从多方面出发,构建自主创新产业集群,培育规模型企业。调动地方政府及开发区的积极性,促进产业聚集和上下游配套单位的完善,以具体政策支持中小企业与龙头优势企业的分工协作;促进企业自有品牌与集群品牌结合,鼓励区域产业群内企业自主创新,形成区域突出,辐射全国乃至全球的产、学、研、用一体化医疗器械产业体系;鼓励企业联合兼并,提高集中度,遴选和促进具有持续创新能力的企业做精做强,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国际化医疗器械企业。从而使宁波市基层医疗服务中心的设施和力量得到加强,又使医疗器械产业快速发展。
建议政府部门借鉴上海、江苏等地经验出台人才政策,吸引国内外医疗器械领域高层次人才到宁波创业就业;建立起与省内外高等院校合作平台,拓展企业引进一流和领军人才的渠道;从国际和医疗器械行业前沿视角建立海内外行业顶级人才专家库,为企业招聘提供帮助,为宁波市医疗器械产业规划发展与创新提供支持。
根据宁波市医疗器械主要产品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巩固拓展现有医疗器械产业园,大力新增发展特色医疗器械“小微园”;以实施“区域品牌”为战略,加强产业布局和产业带发展规划,引导企业向专业性产业区域集中,形成具有宁波特色的医疗器械产业块状集聚优势,尽快使宁波市医疗器械行业步入快车道。
产业的快速发展,有赖于产业政策的助推器作用,宁波市医疗器械产业的健康发展需要宁波市长远的规划和整体调控。首先,需要市政府层面制订医疗器械科技与产业发展规划,当务之急是,组织制订“十三五”宁波医疗器械行业发展规划,政府有关部门把宁波市医疗器械产业发展作为编制宁波市经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重要课题,组织考察调研。由政府主管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参加,发挥市医疗器械行业协会作用,开展对国内医疗器械发展先进省市的考察和对全市医疗器械行业调研,提出宁波市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建议意见,为编宁波市医疗器械行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奠定基础;其次,统筹协调相关部门对医疗器械产业的支持力度,实现相关部门工作紧密衔接,集中优势资源,促进行业资源的集成优化;再次,应该加大政策扶持与保护力度、欧洲和日本的医疗器械产业是作为福利事业进行扶持的,我们可以借鉴参考。此外,政府在采购政策上要给予相应的扶持,在同等条件下应优先采购国内、宁波市本地医疗器械产品。
消毒供应中心是对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进行回收、分类、清洗、消毒处置的区域,是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中非常关键和重要的环节。为工作人员对供应工作的认识,业务知识的学习以及供应中心管理工作等方面提供有效的保障[1]。有多种消洗消毒设备、设施,工作人员必须能正确使用、维护和保养,并按卫生行业标准要求做好清洗、消毒工作,该区域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包装质量和灭菌效果[2]。我院2014年6月~12月对中心工作人员进行了有计划的业务培训,实施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分层级培训,制定培训目标,方式和方法,现将效果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择35名在消毒供应中心工作3个月~2年的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选择从事消毒供应工作5年以上人员担任带教老师,均具有主管护师及以上技术职称。
1.2.1 设计对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分层级培训模式方案。培训方法采用理论培训和技能操作培训两种形式。根据是否有工作经验,分为岗前培训和在职分层培训。岗前培训时间为1w(40个课时),理论培训和操作培训共32课时,理论和操作考核共8课时;在职培训每月1次,每次2课时,采用集中小讲课的方式进行。1次/w利用晨会时间对工作人员进行六步洗手法及手消毒方法的培训[3]。
1.2.2拟定培训目标 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能熟练应对临床科室的问题并给出满意的答复;具有消毒隔离意识,能正确做好个人自身防护;熟练掌握所有器械的消洗流程和各种器械、器具的清洗、消毒方法;正确选用、配制清洗、消毒液,熟悉消毒液的监测方法;正确使用各种设备、设施,并能进行维护和保养,会处理设备常见故障;掌握清洗、消毒效果监测方法;熟悉有关清洗、消毒的新知识、新理论、新进展,并能对器械的清洗、消毒进行科学研究。
1.2.3岗前培训内容 污染、清洁、消毒、无菌的概念;工作制度、人员职责、六步洗手方法、标准预防及职业安全防护知识、锐器伤预防与处理方法;熟悉常规器械、器材的识别及清洁度的检查;熟悉各班后的工作环境及清洗用具的清洁及消毒方法、回收容器及回收车清洗、消毒方法。清洗液、消毒液的选择及配制方法;消毒液的监测方法;熟悉常规器械、器具的清点、分类、清洗、消毒、干燥方法及流程。
1.2.4在职培训内容 巩固护理人员岗前培训内容;熟悉不同器械、器材清洗和消毒方法的选择及注意事项;普通器械的性能检查、维护和保养;2009年卫生部的6项卫生行业标准;设备设施的操作方法及操作流程;各种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掌握复杂器械、精细器械的维护与保养;器械清洗和消毒效果监测;设备设施常见故障的识别与排除。熟悉有关清洗、消毒的新知识、新理论、新进展;器械清洗、消毒的科学研究。
1.3.1理论操作考核 培训管理小组成员对工作人员培训效果进行评价,分为理论知识考核和操作技能考核,采取百分制评分方法,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考核成绩都必须大于80分,岗前培训考核通过后方能上岗。在职培训考核每月1次,低于80分需重新考核。
1.3.2清洗效果评价 随机抽查清洗消毒后器械、器具,采用目测、放大镜检查、杰力试纸进行清洗效果检测,如有明显血渍、污渍、锈迹及杰力试纸测试阳性任一项者为该件器械清洗不合格。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二样本率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a=0.05,P
中心工作人员分层级培训前后理论和技能操作考核结果、器械清洗质量比较,见表1~表3。
采用岗前培训,在职培训、分层级培训相结合的形式对供应中心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并进行理论、操作技能的考核及器械清洗质量的检测,评价分层级培训的效果。根据研究对象文化层次和教育背景,接受知识的能力,因为工龄、职称及分工的不同,所要求掌握的知识也不相同,研究证明:在培训过程中进行分层、分级培训,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相结合培训,培训效果显著提高,培训前、后合格率(%)比较P
[1]李晓亮,杨娴娴,贾楠,等. 论医院供应室护理干预提升的措施 [J].健康世界杂志,2015,23(6):308.
[2]周送华,李满华,等. 消毒供应中心人员岗位技能的培训[J].中华护理杂志,2008,4(4):1136.
[3]杜辉.消毒供应中心手卫生依从性影响因素及对策[J].医学信息杂志,2015,28(18):337.
(一)促销。促销即促进销售,是企业为了激发顾客的购买欲望,影响他们的消费行为,扩大产品销售,而以人员或非人员的联络方式进行的一系列联系、报道、说服等促进工作。其主要作用有以下几方面:激发需求、促进购买,传递信息、扩大流通,有利竞争、改善服务。
促销方式包括人员推销和非人员推销两种,后者包括广告、营业推广和公共关系三种具体形式。两种促销方式各有特点:人员推销传播面窄、费用大,但信息可以双向传播意见,可以直接反馈,有利于买卖双方直接交流;非人员推销传播面广、速度快,但它属于信息的单向沟通,意见不能直接反馈,只能间接反馈。
促销组合是根据营销目标的要求,将上述几种促销形式进行搭配、调整,形成一套针对选定目标市场的促销策略。
1、诊断检查类:这类产品主要用来检测一般的疾病,进行功能性测量,并获取一定的生理信息。如,血压计、体温计、心率计、脂肪测定仪等。
2、理疗器具类:主要是用物理能量或者其他方法达到治疗效果的装置。如,直流电疗机、超声治疗机等。
4、健美器具类:这类器具主要通过运动,使身体更强壮、更健美。例如,跑步机、拉力器、万能训练机等。
5、家庭护理类:主要是辅助老年人和残疾人,使他们能生活自理,减轻护理者的劳动强度。如,电子手杖、助听器等。
2、借助康复患者促销:主要通过对使用本企业医疗器械的康复患者的访谈,康复患者的感谢信等方式,对产品的疗效进行宣传。
3、赠品促销:主要是通过免费赠送产品的配件、检测疾病状况的产品,或一些家居用品,来刺激消费者,从而达到增加销售的目的。
4、专家促销:通过举办免费的医疗讲座、身体检查等活动,来吸引消费者注意力,增加产品的说服性。
6、公益营销:通过赞助一些公益活动,来提高企业的形象,提高产品的可信度。
(一)虚假信息较多,虚夸产品功能。企业在促销时人为地夸大产品疗效,对疗效进行百分百承诺。以专家促销和借助康复患者促销模式为例,有些企业寻找一些“托”,对企业产品的疗效进行“现身说法”,欺骗消费者。特别是一些明星以及虚构的名医,由于消费者看病心切,抱着试试总比不试好的心理,多次上当受骗。目前,国家已经出台的《医疗广告办法》对这类促销方式进行了限制。
(二)降价过于频繁。每天都会看到某某产品每天都是最后大酬宾,可从来没有见到恢复到原价。这种促销模式给人一种虚假的感觉。滥用价格促销,使其在刺激短期销售量方面的作用大打折扣。
(三)偏重产品推销,忽视品牌塑造。家用医疗器械产品主要是耐用品,特别是理疗器械、保健、健美类器械,价格一般都比较昂贵,而且治疗效果只有在较长时间使用后才能体现。目前的一些产品采取免费使用,现场试用时,急于将产品推销给客户,短期目的性较强。
(四)促销人员专业素质低。有很多产品的促销员都是临时雇的,经过对短时间的产品知识的培训就上岗。对于相关疾病的专业性知识欠缺。而外资企业招聘的促销人员一般都是医学本科毕业,且有两年以上的医疗器械的销售经验。相比之下国内的促销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很难回答顾客一些专业性的问题。
1、诚信原则。诚信是每个人都应该遵守的原则,更何况是生产治病、保健产品的企业呢?每个产品都有特定的生命周期,如果企业虚假宣传,一旦被曝光,企业也就离倒闭不远了。目前,国家出台了多项法规来加强对医疗产品广告宣传的监管。
2、质量原则。近些年,很多企业都因产品质量遭到社会的批评,有的甚至倒闭。如,肯德基的苏丹红事件、SK-Ⅱ、三鹿奶粉事件等。产品质量是进行任何营销活动的基石。好的促销模式可以将一个好产品变得家喻户晓,而只会将一个坏产品迅速推向灭亡。
3、长期原则。由于医疗器械,特别是理疗类器械的治疗周期较长,企业在制定促销活动的目标时,应该考虑到这个因素,制定可行的促销计划。
4、系统原则。企业不可能依靠某一次促销或者某种促销方式,来迅速获得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企业必须整合各种的促销资源,分阶段地制定促销计划,从而达到提高知名度,树立品牌形象,最终达到良好的业绩。
1、产品导入。主要通过向目标市场免费发放预防、治疗疾病、生活注意事项的小册子等公益活动,树立企业形象。通过免费体检、开通咨询热线、建立会员俱乐部、发放优惠券、向市场介绍产品的基本知识、治疗的机理等信息,收集目标市场的数据,了解目标市场的需求、价格弹性、获取信息的渠道、影响购买因素等信息,进行分析整理。
2、寻找产品的USP,明确促销目标。根据前一阶段收集的数据,参考产品特性和竞争者产品特性,找出产品的独特销售主张(USP)。USP包括三个层面:1、每次促销必须向消费者“说一个主张”,告知消费者购买产品会获得什么具体利益;2、该主张必须是竞争对手不能提供的独特主张;3、该主张应该对消费者具有极大的吸引力,能促成购买行为。总之,USP策略要求紧紧抓住产品能够满足消费者需要的独特利益点,进行策划创意。
围绕企业的UPS,充分利用企业的各种资源,使各个阶段的促销目标围绕最终目标,从而产生1+1>
2的效果,最终完成目标。每次促销的终极目标永远都是一致的,只是促销的手段、时机、方法以及所借助的媒介不同而已。因此,整合各种促销的手段、实际、方法和借助的媒介,所有的促销活动都准确无误地传播同样的信息,让信息不断强化消费者的记忆神经,将信息系统地传播给消费者,这就是对促销的整合。
企业应对每次促销活动进行评估,以判断促销产生的效果,分析市场对促销活动的反映,以便为下次的促销准备。主要的评估方法包括:前后比较法、市场调查法和观察法。
目前,我国的家用医疗器械市场还处于初级阶段,销售市场还没有完全打开,市场监管还没有完善起来,欺骗、夸大疗效等不良市场行为还有待规范。企业的促销活动没有很好的整合,促销活动差异化程度较低。如何规范现有的企业行为,形成良好的行业氛围,形成自己独特的促销模式是每个企业都要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