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博娱乐主管-首选网站在欧美国家,由于文化、经济、生活节奏、审美等因素,健身是非常普及的事情,甚至有一项调查曾表明,美国人花在健身方面的金钱远超学费,通过运动提升自己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
而这种理念的催生下,导致欧美国家是全球健身器材消费的主流区域,而中国,也因为强势的供应链系统,成为全球健身器材出口第一国。
为什么欧美人喜欢健身?除了上班轻松,时间有余,兜里有钱外,也跟审美偏向于力量型很有关系,比如我们经常在美剧看到,不管男女老少,都崇尚肌肉和线条,健身也是社交的重要手段,加上国外居住格局和配套设施齐全,健身成本并不高。
在这种消费趋势下,健身器材出海成为一大热门,尤其是疫情居家期间,健康和自我防护意识更是上升到一定高度,致使原本就稳定增长健身器材,也迎来了一波增长高潮。
我国健身行业发展晚于海外市场,本土健身器材企业主要通过 ODM/OEM 方式参与产业链分工,以承担生产制造职能为主,中国也成为了健身器材出口第一大国。而海外健身人口渗透率相比国内更高,疫情和线上购物的发展,也激发出了更大的居家健身需求,也带动了一批居家健身器材销售火爆,如家庭跑步机、划船机、椭圆机、健身车、哑铃等。出口数据也证明了这点:2019年、2020和 2021年,我国健身器材出口金额分别为236.93亿元、455.81亿元和 578.4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 56.25%。在高速增长背后,行业也不断涌现多个出口大卖,资本也越发看上健身器材这个品类了,如跨境大卖力玄运动、康力源、三柏硕等在2022年都提交了IPO申请。
其中力玄运动的招股书显示,2021年卖得最好的产品是健身车,销量约130万台,其他产品的销量,如椭圆机、跑步机、哑铃、划船机也都有良好表现。光哑铃一项,2020年仅售出4万多件,到2021年其销量已经达到了66.17万件,可以见得居家健身的爆发力。但是,行业的高速发展也有迷惑性,随着疫情常态化,“宅经济” 增速也有所下降,很多做B2B的健身器材工厂,也面临了订单慌的问题,但是反观跨境电商上健身器材的卖家,却依旧活得很不错,甚至有些还在保持稳定的增长。对于传统工厂而言,他们该如何脱离“市场冷、我更冷”的传统贸易魔咒?
市场一冷下来,订单量就骤减,传统健身器材出海企业和工厂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困惑?原因也很简单,就是不够了解产品的受众人群和消费场景。
大多数工厂,是不缺制造能力的,但是对于市场的反应能力是非常弱的,订单来了就做,但并不知道,为什么消费者会突然喜欢这个产品?消费者的画像是谁?这个产品对于消费者的适用性有多久?甚至对器材本身可能也是一知半解。
虽然这些市场分析,本身不是工厂的工作,这种传统贸易角色分工,就会导致一些工厂很被动,开模都开好了,生产任务也下来了,但是供应商的订单却消失了,又进入货找人的困境。
尤其是健身器材这个品类,本身不是刚需产品,更多是依据消费者喜好而来,产品更新迭代比较强,而且由于男女力量差距和审美差别,产品的细分人群也很明显,所以市场反馈显得相当重要,有业内人士说过这样的一句线;健身的本质是服务,服务的对象是人。企业在新品开发方面不能停,如何抓住用户在不同时期的健身需求,并及时开发出相应的产品和内容满足他们,是新的阶段获取市场份额的关键所在。
而一些健身器材工厂,面对B2B和线C(跨境电商),常常会惯性认为必须要选其一,先尝试“两条腿走路”是未必不可的,跨境电商市场作为最容易触达消费者的平台,与健身器材的融合度是相当不错,未来的增长趋势也相当明显。
跨境电商在社交媒体的加持下,除了大型健身器材外,家用和小型健身器材和电商平台一旦结合,在价格和周转率上优势相当明显。
健身器材品类的电商卖家,相较于传统贸易来说,更注重细节管理和产品创新,更重要的是,获得消费者的反馈更直接,从市场调研、生产、测评、投入等环节形成闭环。
,在跨境电商平台,再小的品牌也有生命力,再大的品牌也有危机感,所以对于跨境卖家来说,建立品牌竞争壁垒,给自己产品贴上个性化标签,再加持产品的性价比,提高在电商市场生存的竞争力。
只要电商玩家这两项玩过其他竞家,基本就在这个赛道赢了一半,健身器材的产品研发,是很多强势的企业重点投入的部分,这个行业的产品淘汰率相对来说较高。此外,一旦品牌形成,持续的营销也是必不可少,比如可以运用社媒营销方式,站内也要精准推广,从而深度优化触达消费者的每一个环节,提升产品价值。
此外,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AR、VR等新兴技术的更新,健身器材已经在向智能化方向发展,由简单的功能性硬件,发展为集健身功能、健康监测、多终端互联、娱乐与社交于一体的智能化终端。健身自带的互联网社交属性,让健身器材产业拥有天然的电商基因,跨境电商的发展给了这个品类更为合适的土壤。对于活得不错的传统健身器材企业和工厂来说,跨境电商可以锦上添花;对于订单艰难的外贸企业和工厂,跨境电商可能是背水一战!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未来跨境电商在整个贸易体系的占比,只会越来越高,是未来很多外贸企业和工厂,都不得不做的“功课”!